我們前面講到冉閔在后趙石虎駕崩后,在幾個兒子爭權的亂局中上位,篡奪了后趙的政權,自己稱帝,國號為魏。而石虎的兒子石祗占據了襄國。之后石祗派劉顯帶七萬大軍進攻冉閔所在的鄴城結果被冉閔打敗,劉顯承諾殺掉石祗投降,結果劉顯殺掉石祗之后自己占據襄國稱帝。而后被冉閔所滅。
冉閔滅掉了后趙,但北方的前燕卻看到了機會,大軍南下,慕容儁與冉閔之間的大戰即將打響。究竟冉閔是否又能創造奇跡呢?我們今天一起來讀一讀《資治通鑒》里面的相關記載。
01,《資治通鑒》原文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永和八年(壬子,公元三五二年) 魏主閔既克襄國,因游食常山、中山諸郡。趙立義將軍段勤聚胡、羯萬馀人保據繹幕,自稱趙帝。夏,四月,甲子,燕王俊遣慕容恪擊魏,慕容霸等擊勤。 魏主閔將與燕戰,大將軍董閏、車騎將軍張溫諫曰:“鮮卑乘勝鋒銳,且彼眾我寡,請且避之,俟其驕惰,然后益兵以擊之,”閔怒曰:“吾欲以此眾平幽州,斬慕容??;今遇恪而避之,人謂我何!”司徒劉茂、特進郎闿相謂曰:“吾君此行,必不還矣,吾等何為坐待戮辱!”皆自殺。 閔軍于安喜,慕容恪引兵從之。閔趣常山,恪追之,丙子,及于魏昌之廉臺。閔與燕兵十戰,燕兵皆不勝。閔素有勇名,所將兵精銳,燕人憚之。慕容恪巡陳,謂將士曰:“冉閔勇而無謀,一夫敵耳!其士卒饑疲,甲兵雖精,其實難用,不足破也!”閔以所將多步卒,而燕皆騎兵,引兵將趣林中。恪參軍高開曰:“吾騎兵利平地,若閔得入林,不可復制。宜亟遣輕騎邀之,既合而陽走,誘致平地,然后可擊也”。恪從之。魏兵還就平地,恪分軍為三部,謂諸將曰:“閔性輕銳,又自以眾少,必致死于我。我厚集中軍之陳以待之,俟其合戰,卿等從旁擊之,無不克矣。”乃擇鮮卑善射者五千人,以鐵鎖連其馬,為方陳而前。閔所乘駿馬曰硃龍,日行千里。閔左操雙刃矛,右執鉤戟,以擊燕兵,斬首三百馀級。望見大幢,知其為中軍,直沖之;燕兩軍從旁夾擊,大破之。圍閔數重,閔潰圍東走二十馀里,硃龍忽斃,為燕兵所執。燕人殺魏仆射劉群,執董閔、張溫,及閔皆送于薊。閔子操奔魯口。高開被創而卒。慕容恪進屯常山,俊命恪鎮中山。 己卯,冉閔至薊??〈笊?,立閔而責之曰:“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稱帝?”閔曰:“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俊怒,鞭之三百,送于龍城。 慕容霸軍至繹幕,段勤與弟思陪舉城降。 甲申,俊遣慕容評及中尉侯龕帥精騎萬人攻鄴。癸巳,至鄴,魏蔣干及太子智閉城拒守。城外皆降于燕,劉寧及弟崇帥胡騎三千奔晉陽。 秦以張遇為征東大將軍、豫州牧。 五月,秦主健攻張琚于宜秋,斬之。 鄴中大饑,人相食,故趙時宮人被食略盡。蔣干遺侍中繆嵩、詹事劉猗奉表請降,且求救于謝尚。庚寅,燕王俊遣廣威將軍慕容軍、殿中將軍慕輿根、右司馬皇甫真等帥步騎二萬助慕容評攻鄴。 辛卯,燕人斬冉閔于龍城。會大旱,蝗,燕王俊謂閔為祟,遣使祀之,謚曰悼武天王。
02,譯文
03,收獲與反思
冉閔原名石閔,其父親是石虎的養子,所以他實為石虎的養孫。 石虎之所以喜歡冉閔是因為他很聰明,又能征善戰,為石虎的開疆拓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冉閔才能以漢族人的出身,在石虎的后趙中脫穎而出。 后來后趙石虎連殺兩任太子,對自己的兒子都開始不大信任,當石虎駕崩時,選擇了幼小的石世為帝,但石世幼小,石世的母親劉皇后和張豺開始清除石虎安排的輔政大臣石遵和石斌的勢力。 在石遵被張豺等支出鄴城后,在李城碰到了剿匪歸來的冉閔等人,冉閔等人才決定幫助石遵拿回政權,他們殺回鄴城,殺掉了張豺和劉皇后等人,石遵登上了帝位。 但石遵是靠冉閔奪權,曾承諾讓冉閔當太子,但后來又食言,所以引發冉閔的不滿。而當時后趙的軍權大部分落在冉閔手上,所以冉閔和石鑒合作,殺掉了石遵,推石鑒上位。 而石鑒只是個傀儡,但石鑒又不甘只做一個傀儡,當時冉閔搞殺胡令,導致后趙很多胡人將領紛紛投靠駐扎在襄國的石祗。而在冉閔大軍在外作戰時,石鑒密信張沈等人來偷襲鄴城,結果被冉閔所獲,冉閔回軍殺石鑒自己稱帝,改國號為魏。
我們前面講過,冉閔的殺胡令和稱帝都是昏招,殺胡令激化了民族矛盾,讓后趙的將領都紛紛背叛自己而去,而稱帝不僅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而且還喪失了東晉等對冉閔的信任,如果冉閔不稱帝,向東晉稱臣,冉閔的下場可能也不會這么慘。 冉閔稱帝后,面對的是石祗和擁戴他的將領包括石琨,姚弋仲等人發起的對冉閔的圍攻。結果蒼亭之戰,冉閔親自帶隊反擊,張賀度等人的聯軍大敗。而冉閔趁勢率大軍圍攻襄國。 襄國的石祗在危急時刻,向前燕求助,并承諾將傳國玉璽送給慕容儁,慕容儁出兵三萬援助石祗。為什么當時大家對于傳國玉璽都這么看重呢?因為傳國玉璽代表著自己政權的合法性,當時司馬睿在江南稱帝,就沒有拿到傳國玉璽,就被稱為白板政權,實際上就是不合法,而任何一個人拿到傳國玉璽,就能從一個層面證明自己政權的合法性,從而可以讓更多勢力歸附自己。 當姚襄的援軍和前燕的援軍都抵達襄國外圍時,戰場的形勢就改變了,最終冉閔的軍隊大敗,冉閔只帶領十幾騎逃回鄴城。這次戰斗對于冉閔來講,可謂傷筋動骨。
而石祗趁勝追擊,派劉顯率領七萬大軍這次又包圍了冉閔的鄴城。冉閔絕地反擊,打敗了劉顯的大軍,劉顯向冉閔投降,承諾回去斬殺石祗。 但劉顯殺了石祗之后并沒有歸附冉魏,而是自己稱帝。但最終襄國還是被冉閔所破。 冉閔攻破襄國之后,其率領部隊北上,意圖收復常山(河北正定縣),中山郡(河北定州),而當時慕容儁已經建都北京,所以兩只軍隊一個北上,一個南下,歷史上著名的魏昌之戰打響了。 當時冉閔率大軍入駐安喜(河北定州東),慕容儁派弟弟慕容恪率大軍也趕到安喜,冉閔由安喜撤回常山郡,慕容恪追隨冉閔大軍南下,在魏昌(河北省無極縣附近),雙方軍隊發生交戰,雙方打了十多個回合各有勝負。
但是前燕的慕容恪的大軍以騎兵為主,而冉閔的大軍以步兵為主,要知道在冷兵器時期,為什么北方的游牧民族戰斗力普遍要高于南方民族,原因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大多是騎兵,其機動性能非常強,而重裝騎兵沖擊步兵,是具有碾壓性的優勢的。就跟現在作戰機械化坦克部隊碾壓靠兩條腿沖鋒的步兵一樣。所以冉閔的大軍在兩軍交戰中就非常被動,所以冉閔就想把戰場選在有利于自己的地方,于是就率領部隊向樹林移動。只要冉閔的軍隊進了樹林,騎兵的優勢就會消失,所以慕容恪的參軍就給慕容恪出了主意,要假裝戰敗,把冉閔的大軍從樹林里引出來。 而冉閔面對前燕軍隊的戰敗,果然上當了,在追擊中部隊已經到達了平地。而慕容恪選出五千優良射手,將戰馬用鐵鏈連載一起,組成方陣,對冉閔發動攻擊。 冉閔的戰斗力果然是非常驚人的,冉閔作戰左手拿兩刃長矛,右手拿帶鉤鐵戟,其胯下馬名為朱龍,日行千里。冉閔帶領部隊向前燕軍隊發起沖擊,冉閔一個人就斬殺了三百多人。在沖鋒中冉閔看到了前燕軍隊的統帥大旗,知道那里就是大營,是敵方指揮部,于是帶領手下直接沖向統帥大旗,結果前燕是布好了埋伏專門在等冉閔,當冉閔和自己的軍隊脫節時,前燕的伏兵從兩側包抄,快速的切斷了冉閔和部隊的聯系,擒賊先擒王,前燕就是想先拿下冉閔,冉閔的部隊自然就亂了。 而史書上記載冉閔簡直是呂布再生,在重重包圍中竟然且戰且走,竟然讓冉閔殺出了重圍。但冉閔人再神勇,其馬匹卻不堪重負,在這樣激烈的沖突中倒地身亡。導致冉閔被前燕生擒,最終在前燕古都龍城被殺。 從這一戰來講,可以看出冉閔這個人雖然神勇,但是卻不是很聰明。當時大將軍董閏和車騎將軍張溫都規勸冉閔暫時退讓前燕大軍,待其深入后趙后再選擇合適的時機殲滅,但遭到了冉閔的否決,可見冉閔是極端自負的。 而在戰場上,冉閔卻貪念太強,所以才中了前燕的誘兵之計,將自己的軍隊置身于了敵人擅長的戰場,導致自己的優勢消失。而在兩軍對壘中,冉閔卻又逞一時之勇,他也知道擒賊擒王,敵人大軍就會潰散,但自己卻脫離了指揮崗,跑去戰場跟敵人廝殺,最終自己被擒導致全盤皆輸。 所以當時本來冉閔都得到了后趙的大部分區域,不想著先休養生息,以防御為主,反而北上挑戰前燕,導致了自己的滅亡。所以這樣的人在戰場上再勇猛,其實也是一個莽夫罷了。 而冉閔被擒,前燕大軍隨即快速南下,包圍了冉魏的都城鄴城。當時鄴城是冉魏的蔣干和太子冉智守城,在前燕軍隊重重包圍下,鄴城糧食已經吃光,當年后趙石虎從全國強取豪奪虜來的十萬宮女,也都被饑餓的士兵給殺了吃光了。
這已經是在讀魏晉歷史時不知道第幾次讀到人相食了。很多人過去讀魏晉的時候,僅僅讀到了竹林七賢,讀到王羲之,讀到蘭亭集,就覺得魏晉有多好多好,幻想自己能有一天穿越到魏晉,但當你讀真正的歷史的時候,才發現這個時代可謂是最黑暗的時代,無數的百姓最終的下場竟然都是被烹煮而食,后趙的宮里的十萬女性,竟然成為饑餓士兵的糧食,這還是史書上記載的,而沒記載的又有多少呢? 所以千萬不要幻想自己的國家陷入動亂,然后幻想自己在動亂中一定能成為呂布,曹操,能成為劉關張,能成為桓溫,司馬睿,要知道有一個詞叫一將功成萬骨枯,每一個在歷史上能留下姓名的人的背后是上千萬無辜的百姓的生命,你覺得自己成為那一部分的概率更高呢? 就跟很多人幻想民國有多好多好,其實也不用幻想,現在去緬北,基本上就是當年民國的復刻,只要有手段,能搞到武器,能拉起一支人馬,就能占據一塊地方當自己的土皇帝,但是從最近反詐來看去緬北的中國人數以萬計,這些人里面有很大比例都是在國內被通緝的各種犯罪分子,在國內也是好勇斗狠,無惡不作,但即使如此,他們之中又有幾個人成為了土皇帝?又有多少人連尸體都找不到了呢? 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很多人之前看到這句話還覺得可笑,但是如果跟著我讀完魏晉南北朝的歷史,你會覺得一點都不可笑,因為這十個字的背后是幾千萬百姓的累累白骨。在一個人吃人的社會,人算什么呢?
|